在異國他鄉的生活總是充滿挑戰,但有時,一個微小的舉動,卻足以改變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。這是一段發生在異地他鄉的真摯故事。
留學歲月的平凡日常
十多年前,能夠出國深造的學生,大多是依靠政府的公費計畫。然而即便有獎學金,也往往只夠支付學費與住宿,生活開銷必須精打細算。對於來自台灣的年輕學生來說,中午最經濟實惠的選擇,就是自助餐。
黑皮膚的溫暖手
某天,自助餐廳出現了一位新的廚師,一位來自非洲的黑人。他身材高大、面容親切。奇妙的是,每當這位台灣留學生排隊取餐時,這位廚師總是悄悄地多給他一些菜。
一段無聲的關懷
起初,留學生以為那只是偶然。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,他發現這並非巧合。這位黑人廚師不只是對他如此,凡是台灣來的學生,都能感受到這份特別的照顧。沒有言語,卻有著無聲的關懷。
對那些遠離家鄉、獨自求學的年輕人而言,那一點點菜飯份量上的多給,卻是情感上的巨大慰藉,也讓他們感受到異國中難得的人情味。
回國前的深深致意
時光飛逝,學業即將完成。返台的前夕,台灣留學生特地來到餐廳,找那位他一直記在心裡的黑人廚師。
「謝謝您這段時間對我們的照顧。」他眼眶泛紅,話語真摯。
「但我有點好奇,為什麼您特別關心我們台灣學生呢?」
黑人廚師背後的原因
廚師聞言笑了笑,露出溫和的表情。
「沒什麼啦!」他淡淡地說:「我們黑人在很多地方都不被尊重,常常被看不起。但有一次我去台灣旅行時,驚訝地發現你們很多廟裡供奉的神明是黑臉的——有些甚至是黑皮膚的神像。」
「那時我感受到,台灣人對我們並不歧視,還懷著敬意。
那份尊重,我記得很深,也想把那份善意還給你們。」
閱讀後心得
這段看似平凡的留學回憶,其實藏著無比深刻的情感與文化連結。黑人廚師的行為,源自於他在台灣旅行時感受到的尊重與溫暖,並將這份感動轉化為實際的關懷。對遠在異鄉的留學生來說,那份關心不只是幾道菜,更是一種跨越種族與語言的理解與善意。
故事告訴我們,當世界用敵意回應你時,一份來自他方的尊重,可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態度,也可能悄悄傳遞一份美好的循環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