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er Ads Widget

孔子為了人命重新定義了乘法~三八就是二十三

在我們的一生中,常會遇見兩難的抉擇──爭的是對錯,失的卻是人心;講的是道理,卻忘了情理。這篇故事藉由孔子與顏回的互動,讓我們重新思考:何者為重,何者該讓?

📖 內容目錄(點擊打開/閉合)

一場街邊的算術爭端

那日,德才兼備的顏回外出辦事,經過市集時見人群聚於一間布莊門前。他湊上前去,見一人怒目圓睜與店家爭執:「三八就是二十三,你憑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?」

顏回見狀,理直氣和地上前勸解:「大哥,三八應是二十四,你應是算錯了。」

一場街邊的算術爭端

那人卻絲毫不服,嗓門更大:「你算老幾?這事得讓孔夫子來評!」

顏回微笑說:「若孔夫子說你錯呢?」

「我輸上腦袋!」那人拍胸脯保證,「你錯了呢?」

「我摘下帽子賠你便是。」顏回應承。

孔子的判斷與顏回的疑惑

兩人一同來到孔子面前。孔子聽罷,轉頭對顏回緩緩一笑:「三八的確是二十三啊,顏回,你輸了。」

顏回雖疑惑難解,仍恭敬地脫下冠帽,交給對方。對方喜滋滋地離去,卻留下顏回滿腹狐疑與悶氣。他覺得孔子老糊塗了,甚至生出不再從師的念頭。

孔子的判斷與顏回的疑惑

兩句話的深意與驚險的回家之路

翌日,顏回以家有急事為由請假,孔子未多問,只淡淡交代兩句:「千年古樹莫存身,殺人不明勿動手。」

途中突來雷雨,顏回一時急躲進一棵空心古樹中,卻突然想起老師的話,心生遲疑,最終走出樹洞。不出數十步,一道雷霆將那古樹劈成焦炭。

驚魂未定的顏回深感老師預言神準,心中對第二句話更添戒慎。

夜歸之際,他不驚擾家人,撥開妻室門栓入內,卻摸見床上一頭一人、兩頭各有人影,怒火中燒,正欲拔劍時,腦中閃過孔子的第二句叮嚀。他點燈一照——竟是妻子與妹妹共睡。

兩句話的深意與驚險的回家之路

一頂帽子換來的一堂大課

翌日清晨,他回到孔子面前跪地叩首,訴說昨夜驚險經歷,懇問老師為何能預知未來。

孔子攙起他,徐徐道:「昨日炎熱,料得會有雷雨,故言古樹;你又是帶氣離去,恐一時衝動傷人,故言勿動手。」

顏回感佩萬分,更深思昨日算術之事,孔子又道:「若我說三八二十四,你贏了,頂多得回帽子;若那人輸了,豈非失去性命?此等大義,何足計較小是非!」

頓悟的顏回涕泗交下,從此不再離師半步。

閱讀心得

這則故事不僅是一場誤會的化解,更是一堂關於「輕重取捨」的課。孔子不是數學錯了,而是深知人心之險與道理之重。他用一頂帽子換來三條命的安然,用一句判語引導門生明理。

人生中,有時我們太在意「對」的證明,卻忽略了「值得」的選擇。就如同優客李林歌詞所說:「如果失去了妳,贏了世界又如何?」——有些事,爭贏了道理,卻輸了情分;得到了對錯,卻失了本心。

故事提醒我們:真正的智慧,不在於一時的勝負,而在於看清什麼才是不可輸的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